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下好盤活存量的“繡花功夫”(微觀)

徐雷鵬

2025年10月31日08:20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在緬懷中喚醒記憶,在感受中傳遞真情,有利於點燃人們心中的精神火炬

  

  近段時間,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“與閱兵觀禮座椅合影”的打卡風潮。原來,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后,有關部門根據豐饒金、城牆紅、橄欖綠三色,對天安門廣場觀禮台放置的近5萬把觀禮座椅進行科學調配,將它們應用到學校禮堂、公園綠地、體育場館及城市公共空間等多種場合,使其獲得了富有意義的“二次生命”。

  高效復用,彰顯綠色節儉理念。在紀念活動籌備階段,黨中央明確要求,防止形式主義,力戒鋪張浪費,確保既隆重熱烈又務實簡朴。從向群眾借用禮賓車、和平鴿,到復用地毯、長城年號台等景觀元素……物盡其用的每一個細節,生動體現了厲行節約、務求實效的價值取向。

  綠色節儉,不意味著降低標准,而是要盡可能地提升實用效果。“水立方”變“冰立方”,五棵鬆體育中心實現從籃球到冰球的賽場轉化……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存量場館辦會,避免大拆大建。第七屆進博會鼓勵展商在展台搭建過程中,採用簡化和模塊化設計,使用可循環利用材料,減少資源浪費。堅持厲行節約、勤儉辦一切事情,有助於對有限資源進行有效配置,讓“好鋼用在刀刃上”,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
  精准調配,展現城市治理智慧。北京首鋼園接收的1508把觀禮座椅,與園區工業遺存和現代風尚交融的氣質相得益彰﹔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朝陽段共分配到100把觀禮座椅,大多為橄欖綠,與公園整體的景觀效果相協調﹔9000余把座椅被分配至多所大中小學,服務於典禮集會與日常教學……觀禮座椅的“再就業”並非簡單搬運,而是根據不同場景需求進行的科學規劃、精細調配。細微之處,盡顯盤活存量資源的“繡花功夫”。

  相比於追求規模擴張,如今的城市發展更注重通過盤活存量,推動功能提升、空間優化。廢棄礦坑變生態公園,老舊廠房變文創高地,閑置樓宇變創新空間……依靠技術賦能、場景重構和生態重塑,找到新的突破口,完全可以盤活這些“富礦”,將“閑置存量”轉化為“發展增量”。

  潤物無聲,厚植群眾家國情懷。紀念活動當天,無數群眾通過屏幕感受歷史時刻。隨著觀禮座椅進入各種生活場景,每一次休憩、打卡拍照的時刻都是重溫紀念活動、厚植愛國情懷的契機。

  從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,到進一步講好已有文物背后的故事,再到讓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……在緬懷中喚醒記憶,在感受中傳遞真情,有利於點燃人們心中的精神火炬,激發全社會的愛國情懷與英雄精神。

  近5萬把觀禮座椅重新“上崗”,折射發展理念、治理智慧,也承載集體記憶、家國情懷。面向未來,我們要充分用好紀念活動激發的強大正能量,持續用好紀念活動這本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。如此,方能將活動所激發的自信心、自豪感,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奮斗,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礡力量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31日 09 版)

(責編:彭靜、彭曉玲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