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
本報評論員
2025年10月29日08:44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,圍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、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戰略部署,鼓舞激勵億萬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,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。
讓人民生活幸福是“國之大者”,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,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不忘初心,站在人民立場上考慮問題,推動區域協調發展,採取有力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,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,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,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5.6億人次,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%……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,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,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親歷新時代中國變化,有外國友人評價: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辦實事,以實際行動帶領全體人民奔向共同富裕。
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,必須持之以恆、久久為功。全會在指導思想中突出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,這是指導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性要求。明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,明確堅持人民至上為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,明確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為主要目標之一,全會圍繞就業、收入、教育、社保、住房、醫療、養老、托幼等群眾關心的事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強的政策舉措﹔著眼縮小區域差距、城鄉差別,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、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優化區域經濟布局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部署一批務實舉措﹔著眼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,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提出明確要求。
城鄉融合發展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、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,這裡以此為例進一步分析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,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”。“十四五”時期,從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為引領扎實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到“四好農村路”鋪就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、連心路、振興路,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,城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高效,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快於城鎮,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相較2020年下降0.22。實踐有力証明,推動形成工農互促、城鄉互補、協調發展、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,這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。
壯大縣域富民產業,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,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、促進共同富裕具有全局性、基礎性、戰略性意義。浙江安吉,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,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,從“美麗風景”走向“美好生活”﹔陝西延安,建設“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”,依靠科技創新拓展產業鏈、價值鏈,讓紅蘋果成為“致富果”“幸福果”。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,發展比較優勢明顯、帶動能力強、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,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,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,一定能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。
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,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,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、與人民心心相印,想人民之所想,行人民之所囑,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推動人的全面發展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,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9日 03 版)
| 相關專題 |
| · 專題報道 |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