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講述百年大黨的“青春密碼”(中國道路中國夢·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?)

楊 楠

2025年10月29日08:24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展板是有限的,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,能把歷史講得更透徹﹔用好用活紅色資源,能將信仰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

  初心的光芒穿越時空,百余年前的理想不斷長出新的血肉。今天講故事、聽故事的人,誰人不是執筆人?我們一次次回望歷史,正是要循著來時路,續寫這部關於初心與夢想的史詩

  

  前段時間,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視劇《沉默的榮耀》吸引無數人追更。有人說,“真實的歷史本身就足夠震撼人心”。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工作。

  我是中共一大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。這裡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。百余年前,13位平均年齡隻有28歲的青年,醞釀了“開天辟地的大事變”。百余年來,這裡數次變了模樣。但當陽光落在石庫門的門楣上,打在萬字格貼金蝙蝠花飾上,又似乎一切都沒變。

  作為黨史教育工作者,我們的任務,就是用史實發言、讓歷史有聲。我相信,把真實的歷史講好,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  還記得入職面試時,館長曾問過我一個問題:你覺得做講解工作最重要的是什麼?我回答“敬畏”。

  敬畏什麼?

  敬畏歷史、敬畏觀眾。2024年,中共一大紀念館接待觀眾310多萬人次。我們佩戴的麥克風,一頭系著歷史,一頭連著觀眾。每句講解詞,背后都是真實的歷史和人生,承載著抗爭與犧牲、凝結著信仰與理想。心懷敬畏之心,就是要尊重歷史、還原史實,把每一次接待都當作最重要的接待,以赤子之心做好每一次講述。

  因為敬畏,所以用心用情。做講解工作,背詞是基本功。但參觀者來自天南海北,身份年齡各異,有的想側重了解某段歷史,有的對與自己家鄉相關的人物感興趣……日復一日對著相同的展廳,還需在熟悉中葆有一份專注力。這樣,才能在有限的接待時間內,根據觀眾的反應,隨時調整講解節奏和內容,引導大家從“身在”到“心在”。

  給孩子們講志願軍如何擊落敵機,向黨員干部展示入黨誓詞如何連接從未見過面的李漢俊父女,帶外國友人看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團結帶領人民與貧困決戰……我們努力把史書上的鉛字具象化為當下可感的故事,力求與更多參觀者“聊得來”,讓他們有共鳴。

  展板是有限的,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,能把歷史講得更透徹﹔用好用活紅色資源,能將信仰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。我們設立“初心講堂”“樹德講堂”“興業講堂”,為黨員培訓、學子研學等提供交流載體。此外,我們還前往社區、走進學校、站上舞台,開展“半小時紅色漫步”等活動,讓講解走出去。

  初心的光芒穿越時空,百余年前的理想不斷長出新的血肉。近年來,全社會掀起“文博熱”。今年上半年,我們接待游客量達154萬人次,同比增長12.69%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來館參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。一次,一名小參觀者看著做持筆姿勢的毛主席雕像說,“那支筆已經傳遞到我們手裡了”。是啊,今天講故事、聽故事的人,誰人不是執筆人?我們一次次回望歷史,正是要循著來時路,續寫這部關於初心與夢想的史詩。

  工作在黨的誕生地,我的青春是講述許多人的青春,我的職責是講述百年大黨的“青春密碼”。如果能由此讓參觀者記住一個人、一件展品、一個故事,受到觸動、生出力量,便是最大的意義。

  (作者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宣傳教育部講解員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9日 05 版)

(責編:彭靜、彭曉玲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