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社區花園中的城市“存量賬”(評論員觀察)

孟繁哲

2025年10月29日08:24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社區樓邊院角的閑置角落,如何有效利用?建設社區花園,串聯鄰裡溫情,是北京市和上海市兩地共同的探索方向。

  北京市朝陽區華彩社區微花園建造之前,技術人員與居民一起現場考察,共同討論設計方案。花園建成后,居民一起維護,社區環境顯著改善。

  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有個“空中社區花園”,其設計靈感很多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的孩子們。模仿積木搭出花箱、將徐家匯天際線融入花園設計……隨著奇思妙想一一落地,花園的人氣也越來越旺。

  建社區花園,有哪些啟示?從提供更優質的服務,到打造更宜居的環境,再到建設更完善的設施,各地城市都在探索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子。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社區花園建設中,能看到眼下城市發展一筆明白的“存量賬”:相比於追求規模擴張,注重存量提質增效,通過盤活閑置資源,推動功能提升、空間優化,效益更高。

  問題的關鍵還在於,如何讓存量成為發展的增量、提升城市的質量?

  挖掘存量,要見物,更要見人、見生活。

  城市之美,不僅體現在建筑的設計上,也彰顯於煙火氣、鄰裡情。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街社區老年居民數量多,一直盼著有個休閑的地方喝茶、下棋、聽戲。當地利用閑置地塊規劃建設鄰裡會客廳,修花廊、建茶苑、搭舞台,居民的期盼逐一變為現實。湖北省當陽市的長坂小區由37個單位宿舍組成,樓間圍牆隨處可見,缺少停車位、健身器材、運動場地等。街道協調拆掉違建圍牆,新建一系列配套設施,方便居民群眾共享“15分鐘便民生活圈”。實踐証明,城市建設和更新中,立足群眾需求,在規劃上聽民聲,在細節中解民憂,盤活存量就能“盤”到群眾心坎裡。

  挖掘存量,三分靠建,七分靠管。

  社區花園、運動場地、養老中心、兒童圖書館……民生工程建設完成后,誰來打理?運營資金誰出?兩大問題,一直是基層治理的難點。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,跨海大橋高架橋下的苗圃被改造為體育公園,改造后,市民有了休閑游憩、親近自然的好去處,公園也開拓了部分營利項目,可以逐漸覆蓋成本,讓運營更可持續。市場化的運營機制,促使服務不斷優化、項目持續更新,既方便了市民,也讓存量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。

  每個城市民生需求、服務資源稟賦不同。做好存量挖掘工作,一方面要因地制宜,探索個性化、多元化運營方案,提升公共設施運營水平﹔另一方面也要深化改革,充分運用市場手段,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良性互動、緊密配合。惟其如此,城市存量資源才能持續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。

  挖掘存量,需要激發居民的“參與增量”。

  老舊小區改造怎麼定方案?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內,一張桌子、幾把椅子,黨員干部、設計師與居民代表圍坐在一起,改造的藍圖就在一次次院壩會討論中愈加清晰。

  挖掘存量難度並不小,或因利益多樣,眾口難調﹔或因頭緒繁多,缺少抓手﹔或因資源有限,力不能及。因此,做好存量挖掘工作,更應創新機制,鼓勵共建共治共享,盡最大努力凝聚共識、統籌協調,增進民生福祉。

  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提出:“激活城市存量資源潛力。”面向未來,樹牢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為人民”的理念,改革創新、實干篤行,讓存量資源釋放活力,向存量資源挖掘效益,我們必能更好繪就“幸福之城”的美好畫卷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9日 05 版)

(責編:彭靜、彭曉玲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