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金正波 李龍伊
2025年09月14日08:13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![]() |
圖①: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官兵利用無人機偵察“敵情”。 |
夜襲陽明堡“戰斗模范連”——
一場夜襲戰,銘刻勝戰基因
閱兵場上,夜襲陽明堡“戰斗模范連”戰旗飄揚。“擎連隊戰旗通過天安門那一刻,我想到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和平安寧。我們必須接好歷史的接力棒,練強打贏能力,守護國泰民安!”擎旗手翟成友表示。
戰旗背后的榮光,要從80多年前的那次戰斗說起:1937年10月,數架敵機連日在山西省代縣上空盤旋、轟炸,給我軍民造成傷亡。后經偵察獲悉,陽明堡機場停放著多架日軍飛機。19日晚,該連奉命擔任突擊隊,潛入機場后,將集束手榴彈扔進飛機。隨后,連隊官兵與日寇激戰,最終殲敵百余人,摧毀敵機24架。
這次戰斗,是刻在連史中的璀璨一頁。參加100多次戰役戰斗,7次被授予榮譽稱號,45次榮立集體戰功……連隊的榮譽,歷經歲月洗禮,越發熠熠生輝,指引著一代代官兵奮勇沖鋒。
“新時代,我們努力建設精武強能、敢打必勝的過硬連隊,在新時代新征程再創佳績、再立新功。”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夜襲陽明堡“戰斗模范連”政治指導員黨偉滔說。
那年,連隊轉型重塑。新裝備列裝不到百天,該連戰斗射擊考核合格率就達到100%,位列全旅第一。半年后,所有車組成績均達良好以上。他們用硬實力告慰先輩:“‘戰斗模范連’,如今戰斗力依然是模范!”
東南山林,一場實戰化戰術演練打響。先頭分隊被伏擊,破障器械遭毀傷……面對危局,連隊官兵臨危不亂:無人機蜂群偵察上報“敵”前沿重點坐標,小分隊在煙幕掩護下打開通道,裝甲車隊如利刃直插“敵”心臟,戰局徹底扭轉。走下訓練場,指揮員給他們點贊:“不愧是‘戰斗模范連’的兵!”
“當年舍命炸飛機,如今善用無人機。”排長汪思浩介紹,該連將無人裝備嵌入建制班訓練,在演練中總結經驗,對戰爭的理解也日益加深。
近兩年,連隊在集團軍比武中獲評“先鋒連”,先后9人通過裝甲專業等級一級考試……大家奔向“戰斗模范”的腳步從不停歇,向戰為戰的理念早已根植連隊官兵內心。
(池俊成參與採寫)
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——
一面榮譽牆,見証轉型之路
天安門廣場,戰旗方隊旌旗獵獵。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幾個大字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“能擎著這面英雄旗幟通過天安門廣場,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,無比光榮!”說起當天的心情,擎旗手姚久偉話音鏗鏘,把身板挺得更直了。
“我是‘梁山戰斗英雄連’官兵,我宣誓……”前不久,一場與外軍的聯演聯訓拉開帷幕,海軍某部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官兵面向榮譽戰旗庄嚴宣誓。錚錚誓言,震徹海天。
這喊聲,仿佛穿透時空,與當年戰場上的槍炮聲交織:1939年8月,前身連隊奉命在梁山地區阻擊日軍。面對數倍於己的日寇,連長杜營海帶領官兵們猛打猛沖,擊退敵人11次沖鋒,斃敵300余人,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。
走進連隊大廳,一面榮譽牆,格外引人注目。
“這面牆,記載著連隊參加的戰役戰斗、調整改編的歷程,見証著這支榮譽連隊聚力轉型、矢志打贏的崢嶸歲月。”連長張文博說,如今,連隊已完成轉型升級,戰斗力實現躍升。
那年,連隊由傳統摩托化步兵向多能裝甲步兵轉型,官兵們白天跟訓學習裝備操作,晚上加班鑽研專業理論,僅用5個月就形成單車作戰能力,被上級評為“備戰打仗先進連”。
2019年,在一項國際軍事比武中,王錫貴作為賽場上唯一一名義務兵,與國內外眾多精兵強將同台競技。比賽當天,寒風凜冽,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戰旗被吹得簌簌作響,如同戰鼓催征。翻身越障、攀爬跨壕、匍匐前進……王錫貴向勝利發起沖擊,最終與戰友奪得團體第二的好成績。
今年春節前夕,連隊官兵登門看望抗戰老兵房來廷,兩代“梁山戰斗英雄連”戰士實現雙向奔赴。90多歲的房來廷深情叮囑:“希望你們為國家、為人民多立新功!”語重心長,令人動容。
“先輩為了勝利奉獻生命,我們為了強軍奉獻青春。時代變遷,但精神永續。”指導員陳思宇說,如今,戰火硝煙雖已散去,但革命先輩刺刀見紅、有我無敵的血性代代傳承。
(王子杰參與採寫)
“楊靖宇支隊”——
一首抗戰歌,賡續不屈精神
9月3日,陸軍第83集團軍“楊靖宇支隊”全體官兵,都收看了閱兵直播。伴隨《鋼鐵洪流進行曲》的鏗鏘旋律,“楊靖宇支隊”的戰旗鋪滿屏幕,深深震撼著該旅每名官兵。
“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,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。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,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証……”收看閱兵結束,“楊靖宇支隊”官兵唱著《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》,邁向演訓場。歌聲鏗鏘,步伐堅定。
這首歌,誕生於80多年前的東北密林。那時,日偽“討伐”,嚴寒封鎖。抗聯將士以草根樹皮果腹,以薄衣單鞋踏雪。極端困苦中,楊靖宇將軍創作並教唱這首歌曲。
歌聲響徹長空,是燃燒的革命樂觀主義,是穿越長空的必勝信念。精神激勵下,抗聯將士堅持游擊作戰,與日偽周旋數年。
一首軍歌,成為跨越幾代人的情感紐帶。去年建旅紀念日,“楊靖宇支隊”收到楊靖宇后人的親筆信。隨信附帶一張照片,拍攝的是楊靖宇殉國地旁,一棵名為“常青樹”的蒼鬆。照片后面,遒勁的字跡力透紙背——“樹要常青,根不能斷”。
軍歌即戰歌,精神永傳承。80多年來,每逢重大任務,旅隊雷打不動舉行儀式頌唱軍歌。一代代官兵在軍歌激勵下,不斷向新的“高地”發起沖鋒。
近年來,“楊靖宇支隊”從傳統裝甲部隊,轉型為多兵種協同的合成旅。旅黨委打破兵種壁壘,開展“盲盒式”對抗訓練。隨機編組、陌生戰場,官兵越練越默契,戰斗力大幅提升。
戰歌響徹練兵場,榮譽寫在戰旗上。近年來,該旅緊盯科技之變、戰爭之變、對手之變,積極探索智能化、無人化作戰背景下的訓練轉型路徑。
在“楊靖宇支隊”營區,深夜裡總有一個房間燈火通明。“一切為了勝利”,技術革新工作室裡,官兵熱烈討論、集智攻關。數年間,他們已攻克數十項裝備難題,多項成果獲集團軍推廣。
(胡瑞智參與採寫)
“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”——
一把沖鋒號,凝聚必勝信念
9月3日上午,承載著歷史榮光的“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”戰旗,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。“戰旗背后,是先輩用熱血與生命換來的殊榮。”談起閱兵經歷,排長宋巧玉眼含熱淚。
不久前,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“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”來到磨河灘戰斗舊址,舉行授稱85周年紀念活動。活動現場,該連司號員李普恩在隊列前吹響沖鋒號。號聲嘹亮,將官兵思緒帶到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。
1940年8月,在百團大戰磨河灘阻擊戰中,時任連長鄧仕均帶領全連官兵浴血奮戰。司號員李鎖子和戰友陷入層層包圍。
沖鋒號聲中,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,官兵們英勇戰斗,斃敵200余人,將增援日軍牢牢牽制在磨河灘,為保証團主力奪取娘子關贏得寶貴時間。
“作為‘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’第七十二名司號員,我一定傳承好先輩英勇頑強、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,勇站排頭、爭當先鋒!”李普恩說。
那年,“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”由機動分隊轉型為專業分隊。不到半年時間,他們創新制作出30余件新教具,編撰了大量專業訓練教案,訓練水平穩步提升,當年被上級評為“軍事訓練一級單位”。
二級上士冷信利感慨:“榮譽之花,汗水澆灌。革命先輩在戰爭年代形成的精神和傳統,始終激勵我們繼續奮斗沖鋒。”
太行腹地某演訓場硝煙彌漫,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一場紅藍對抗演練激戰正酣。擔負破襲任務的“血戰磨河灘鋼鐵連”官兵在一處山坳陷入困境,進退兩難之際,中隊長郭延慶用“血戰磨河灘”的事跡激勵大家,帶領官兵靈活運用戰法,連續攻堅克難,成功突出重圍。
“狹路相逢勇者勝,越是艱險越向前。”演練結束后,郭延慶堅定地說,從磨河灘到強軍路,變的是戰場,不變的是敢打必勝的信念。
(秦麗參與採寫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4日 06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